2020年6月4日 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热议。南开大学教授、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总书记谈到的“发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印象特别深,这是新时代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以下是采访实录:
记者: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您的感受是什么?
龚克:习近平总书记给25位科技界代表的回信篇幅并不长,但语言很精炼,内容十分丰富。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谈到了“发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关于创新自信,我认为这是新时代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新时代创新自信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开拓新方向的自信。因为我们曾经是一个科技的后起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跟跑者”,而且曾经差距很大,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中,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加快速度、缩短距离,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可以说,凭着我们的勤奋和智慧,我们确实做到高速度,大大缩小了差距。但总体而言,方向是发达国家已经开拓出来的,我们是加速追赶而不是开拓方向。那个时候的自信主要是速度的自信,敢于用较短是时间完成发达国家用较长时间做到的事情。但是,当今天我们迈入新时代以后,要有一个新的自信,就是开拓方向的自信,敢闯无人区开拓新方向的自信。我们不是跟着别人后头加速跑,而是要判断向哪里跑。自信不是凭空夸口,自信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第一,要把自信建立在对国家、民族、对全人类、对全世界发展需求的深入理解和高度责任感的基础上。不是从文章缝里找出一个课题就变成研究方向了,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的真正需要、人类发展的真正需要,开拓方向,寻求突破。习近平同志将“优良传统”和“创新自信”一起提,因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优良传统就是科技报国、科技为民。
第二,要把自信建立在踏实认真、严谨求实的学风基础上。这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优良传统,老一辈科技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总书记多次强调学风建设,就是针对现在出现的浮躁之气,必须坚决予以克服。因为没有一个优良学风,没有实事求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方向就不可能真正做到。
第三,要把自信建立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深度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产学研融合进行深度思考。我想,深度融合要从源头做起,从方向和选题做起。不是从文章缝里找出一个问题,做出一些结果,再想法设法去产业化,这样的路径不可能提高转化率。对于应用研究要从开始时就把科研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紧密结合起来,遵循从需求中来,回到应用上去这样一个路径。要改变大量应用研究并不真正具有应用价值的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特别是评价体系等方方面面深化改革。
第四,要把自信建立在扎实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上。总书记特别要求我们要“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因为这些技术是整个技术系统的“支柱”,而它们的“基础”又在于基础研究。越是核心关键性的技术,越是与基础研究紧密关联,没有扎实深入的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真正被掌握。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要把握好几个关系,比如前面刚刚提到的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关系,还要把握好研发攻关中的“只争朝夕”和踏实沉稳的关系,以及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关系,资金设备与人才队伍的关系,严格管理和宽松环境的关系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这封回信,是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对全国科技工作者表达了高度的信任和期望。我理解,这种期望不仅仅是总书记个人的期望,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对承担着发展第一生产力的这样一个群体的期望。所以,我觉得身为科技工作者肩上的担子很重。这次抗疫,一方面显示了科技的力量,没有科技力量,不可能这么快的控制住疫情。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它在快速筛查病患、社会防控如人群测温及随访、药物研发、物流服务等许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显露出我们科技发展的不足、技术的短板和布局的短板。仍以智能技术为例,人民迫切需要更加智慧的能早期预警的“城市大脑”“社区大脑”。当前,我们还要努力突破疫苗研制、特效药研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等,亟待更高效更可信的智能技术进行赋能,以尽早夺取抗疫的最后胜利。同时,在复工复产复学复市中,也亟需加速科技创新推进智能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用科技第一生产力驱动中华振兴伟大事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记者:下一步,您将从哪些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龚克: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两方面来谈:
第一,结合我目前从事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要把握好科技创新的智能化时代特点。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智能化的新时期,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力,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人工智能不是局部的技术,是通用技术,所以总书记说它具有“头雁效应”。我所工作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就是以人工智能这种新兴生产力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认识这一生产力的特点,有效推动它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如何建立起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打造现代化强国的智能化经济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指出的“坚定创新自信”,这里的自信要有把握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能力,把握好人工智能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把握好人工智能新兴生产力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之间的接口。
第二,结合我目前担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工作,要在新的条件下坚持和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全世界工程界的合作,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不管国际政治如何风云变幻,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因为,合作是发展的内在需要,不管地缘政治产生多少冲突,不管贸易摩擦造成多少困难,只要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共同问题,就有合作的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没有科技合作。然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来重构世界科技治理体系,重构合作的畅通机制,这也是我作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所要思考、努力创新的地方。